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觀無量壽佛經 > 觀經 >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現在選擇: 《請先點播集數》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1988.2 啟講於 台灣大專講座 / 編號:03-001 / 共 26 集
觀無量壽佛經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佛給我們說了很多的經典與法門,這些經典與法門照佛教的術語來說就是普度眾生。「度」這個字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幫助、協助,普遍的幫助一切眾生,協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佛說一切經典的目的。但是要談到究竟圓滿的破迷開悟,徹底的離苦得樂,講到最徹底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所以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最重要的一個法門,也就是最重要的手段與方法,可是真正認識這個法門的人的確不多。

  我們修行要以念佛為主,可以加一點觀想幫助我們自己得清淨心,得一心不亂。如果完全依照這部經來修觀,恐怕不是我們現代人能夠做得到的,因為它的境界非常微細,我們一天到晚粗心大意的人沒有辦法入觀,所以我們就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這個理論也是從這部經裡頭來的,所以這部經是淨土宗講理論講得最多、最圓滿的一部經典。

(節錄自【03-01-01】)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1988.2

第1集:【03-001-0001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觀經疏鈔演義序。】
【彌陀經以信願力持佛名號。為至直捷。至圓頓。】
【最極穩當。】
【最易成就。】
【是世尊澈底悲心。普令業重眾生。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故稱異勝方便之法門也。】
【古德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吾人果能依教修行。以真信切願。但念彌陀。則無論時之久近。功之淺深。臨命終時。決定往生。無可疑者。】
【如其信不真。願不切。念不專者。不名但念。乃名雜念。雖肯念佛。難臻實益。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
【自古及今。求其真得一心不亂者。罕見其人。過在念不肯但。非法門咎也。】
【云何思惟。云何正受。】
【於是佛說三種淨業。答彼思惟。說十六妙觀。酬其正受。】
【於十六觀中。前十二觀。為上根人教觀想念佛。第十三觀。為中根人教觀像念佛。唯最後一觀。為最下根業重惡人。臨終獄境現前之時。善友教令稱佛名號。即得往生。】
【余鈍根人。】
【自受具後。】
【即奉持此經為日課。】
【忽忽四十餘年矣。】
【只是誦文。未遑修觀。】
【經云。持是經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足證持經持名。無二致也。】
【須知持名一法。法爾圓具三觀妙行。所謂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觀經疏鈔演義。】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天台智者大師說。】
【四明法智大師鈔。】
【夫樂邦之與苦域。金寶之與泥沙。胎獄之望華池。棘林之比瓊樹。】
【誠由心分垢淨。見兩土之升沈。行開善惡。睹二方之粗妙。】
【喻形端則影直。源濁則流昏。】
【故知欲生極樂國土。必修十六妙觀。願見彌陀世尊。要行三種淨業。】
【然化因事漸。教藉緣興。是以闍王殺逆。韋提哀請。】
【大聖垂慈。乘機演法。】
【曜玉相以流彩。聳金臺而顯瑞。雖廣示珍域。而宗歸安養。】
【使末俗有緣。遵斯妙觀。】
【落日懸鼓。用標送想之方。】
【大水結冰,實表瑠璃之地。】
【風吟寶葉,共天樂而同繁。波動金渠,將契經而合響。】
【觀肉髻而瞻侍者。念毫相而睹如來。】
【及其瞑目告終,上珍台而高踊。文成印壞,坐金蓮而化生。】
【隨三輩而橫截。越五苦而長騖。】
【可謂微行妙觀,至道要術者哉。】
【此經心觀為宗。實相為體。】
【所言佛說觀無量壽佛者。】
【佛是所觀勝境。】
【舉正報以收依果。】
【述化主以包徒眾。】
【觀雖十六,言佛便周。故云佛說觀無量壽佛。】
【經者。訓法,訓常。】
【由聖人金口,故云經也。】
【此經義疏。人悕淨報。故說聽者多矣。】
【所稟寶雲師首製記文。相沿至今。著述不絕。皆宗智者。】
【豈有不知修心妙觀,感四淨土文義者耶。】
【良以憫物情深,適時智巧。故多談事相,少示觀門。務在下凡,普霑緣種。】
【方今嘉運。盛演圓乘。慕學之徒,皆欲得旨而修證矣。】
【故竭鄙思。】
【鈔數千言。】
【上順妙宗,略消此疏。】
【適時之巧,非我所能。】
【願共有情,即心念佛。乃此鈔所以作也。】
【天禧五年。歲在辛酉,重陽日。】


下載
1988.2

第2集:【03-001-0002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釋經五義。名,體,宗,用,教相。云云。】
【第一釋名者。】
【一切眾經,皆有通別二名。通則經之一字。別則有七。或單人、法、譬,或複或具。】
【今經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即教別。同名為經,即教通。為行不同,從一至無量,即行別。會同常樂,即行通。理雖無名,將門名理。理隨於門,四四十六,即名理別。門隨於理,即名理通。此約一化,以明通別。】
【更約一題。】
【佛說,即教。】
【觀,即是行。】
【無量壽佛,即是理。】
【教行理足。】
【任運有通別意。】
【更就一字說者。】
【釋論云。所行如所說。說即是教。如即是理。行即是行。】
【佛即法身。觀即般若。無量壽即解脫。】
【當知即一達三。即三達一。】
【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於一字,尚達無量義。況諸字,況一題,況一經,一切經耶。故經云。若聞首題名字。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若不如上解者。安獲無限功德耶。】
【初釋佛者。佛是覺義。有六種即。】
【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即是佛。】
【如貧女舍寶,眾物具存。】
【力士額珠。】
【圓明頓在。如來藏經舉十喻。】
【弊帛裹黃金。土模內像。闇室瓶盆。井中七寶。本自有之。非適今也。淨名云。】
【一切眾生皆如也。】
【寶篋云。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
【此是圓智。】
【圓覺諸法遍一切處,無不明了。】
【雖五無間,皆解脫相。】
【昏迷倒惑,其理存焉。】
【斯理灼然。世間常住。有佛不能益。無佛不能損。】
【得之不為高。失之不為下。】
【故言眾生即是佛。理佛也。】


下載
1988.2

第3集:【03-001-0003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如斯之理。佛若不說,無能知者。】
【法華云。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暝。】
【涅槃云。於無量世。亦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
【若佛出世。方能闡智慧日。識三寶之光明。開甘露門。知十號之妙味。因說生解。于寶適悅。】
【故須達聞名。身毛皆豎。昏夜大朗。巨關自闢。此名字佛也。】
【觀行佛者。觀佛相好,如鑄金像。心緣妙色,與眼作對。】
【開眼閉目,若明若暗,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從大相海,流出小相。浩浩漾漾如大劫水。周眸遍覽,無非佛界。】
【念一佛與十方佛等。念現在佛與三世佛等。】
【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念色身。念法門。念實相。常運念無不念時。念念皆覺,是名觀行即佛也。】
【相似佛者。念佛相好身,得相似相應。念佛法門身,得相似相應。念佛實相身,得相似相應。】
【相似者二物相類。如鍮似金。】
【若瓜比瓠。】
【猶火先煖。涉海初平。】
【水性至冷,飲者乃知。渴不掘井,聽說何為。略舉其要。如法華中六根清淨即是其相。名相似佛也。】
【分證佛者。】
【初發心住。一發一切發。發一切功德。發一切智慧。發一切境界。不前不後。亦不一時。三智一心中得。得如來妙色身,湛然應一切。開祕密藏。以不住法,即住其中。】
【以普現色身,作眾色像。一音隨類,報答諸聲。不動真際,群情等悅。】
【應以三輪度者。能八相成道具佛威儀。以佛音聲,方便而度脫之。況九法界三輪耶。初住尚爾,況等覺耶。是名分證即佛也。】


下載
1988.2

第4集:【03-001-0004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究竟佛者。道窮妙覺,位極於茶。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邊際智滿,種覺頓圓。無上士者,名無所斷。無上士者,更無過者。】
【如十五日月,圓滿具足。眾星中王,最上最勝。威德特尊。是名究竟佛義。】
【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號。】
【舉一蔽諸。】
【華嚴有十萬號。】
【又經有萬號。三世諸佛,通有十號。】
【淨名三號。】
【以劫壽說,不能令盡。何況諸號耶。】
【說者。悅所懷也。】
【即十二部經。八萬法藏。】
【六度四等,一切法門。】
【又於一法中,作四門分別。於一一門,巧作四悉檀利益。聞者歡喜,讚用,受行。施戒進念,而得開發。】
【貪恚愚痴,豁爾冰消。】
【革凡成聖,入法流水。】
【或二三一益。】
【若都無益,則示默然。】
【若一機扣聖。於一門施四益者。】
【餘三門亦如是。為一緣說一法既爾,諸緣諸法亦如是。】
【觀者,觀也。有次第三觀。一心三觀。】
【從假入空觀。亦名二諦觀。從空入假觀。亦名平等觀。二空觀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義諦觀。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此名出瓔珞經。】


下載
1988.2

第5集:【03-001-0005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今釋其意。假是虛妄,俗諦也。】
【空是審實,真諦也。】
【今欲去俗歸真。】
【故言從假入空觀。假是入空之詮,先須觀假。知假虛妄而得會真。】
【故言二諦觀。此觀若成,即證一切智也。】
【從空入假觀者。若住於空,與二乘何異。不成佛法,不益眾生。】
【是故觀空,不住於空,而入於假。】
【知病識藥。】
【應病授藥,令得服行。故名從空入假觀。】
【而言平等者。望前稱平等。前破假用空。】
【今破空用假。破用既均。】
【故言平等觀。此觀成時,證道種智。】
【二空為方便者。初觀空生死,次觀空涅槃。此之二空,為雙遮之方便。此之二用,為雙照之方便。心心歸趣入薩婆若海。雙照二諦也。此觀成時,證一切種智。是為次第三觀也。】
【一心三觀者。此出釋論。】
【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祇一觀而三觀。觀於一諦而三諦。故名一心三觀。】
【類如一心,而有生住滅。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亦名一切種智。寂滅相。種種行類相貌,皆知也。寂滅相者,是雙亡之力。種種行類相貌皆知者,雙照之力也。】
【中論云。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釋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即此意也。】
【此觀微妙。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一觀一切觀,一切觀一觀。非一非一切。如此之觀,攝一切觀也。】
【無量壽者。】
【天竺稱阿彌陀。】
【佛本無身,無壽,亦無於量。】


下載
1988.2

第6集:【03-001-0006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無量壽者。天竺稱阿彌陀。佛本無身,無壽,亦無於量。隨順世間,而論三身。亦隨順世間,而論三壽。亦隨順世間,而論三量。】
【法身者。師軌法性,還以法性為身。】
【此身非色質,亦非心智。】
【非陰界入之所攝持。】
【強指法性為法身耳。】
【法性壽者。非報得命根,亦無連持。】
【強指不遷不變,名之為壽。】
【此壽非長量,亦非短量。無延無促。】
【強指法壽,同虛空量。】
【此即非身之身。無壽之壽。不量之量耳。】
【報身者。修行所感。】
【法華云。久修業所得。涅槃云。大般涅槃,修道得故。如如智照如如境。菩提智慧,與法性相應相冥。相應,如函蓋相應。相冥者,如水乳相冥。】
【法身非身非不身。智既應冥,亦非身非不身,強名此智為報身。】
【法壽非壽非不壽。智既應冥,亦非壽非不壽。強名非壽為壽。】
【法量非量非無量。智既應冥,亦非量非無量。強名無量為量也。】
【應身者。應同萬物為身也。應同連持為壽也。應同長短為量也。】
【如谷答響。】
【大小隨身。】
【似鑑現形。】
【端醜在質。應萬物感,現勝劣身。亦如是也。】
【身既同物,壽豈差機。隨宜長短,示量無量。】
【智與體冥能起大用。如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
【能為身,非身。能為常壽為無常壽,能為無量,能為有量。有量有二義。】
【一為無量之量。二為有量之量。如七百阿僧祇。】
【及八十等,是有量之量。】
【如阿彌陀實有期限,人天莫數。是有量之無量。】
【應佛皆為兩量。逐物隨機,參差長短。】
【然此三身三壽,不可並別一異,即乖法體。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乃會玄文。釋名竟。】
【次辨體者。體是主義。】
【釋論云。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


下載
1988.2

第7集:【03-001-0007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大乘經以實相為印。】
【為經正體。】
【無量功德,共莊嚴之。種種眾行,而歸趣之。】
【言說問答,而詮辨之。】
【譬眾星之環北辰。】
【如萬流之宗東海。】
【故以實相為經體也。】
【書家解。禮者,訓體也。體有尊卑長幼。君父之體尊,臣子之體賤。當知體禮之釋,是貴極之法也。】
【復次。體,是底也。窮源極底,理盡淵府。究暢實際,乃名為底。】
【釋論云。智度大海,唯佛窮底。故以底釋體也。】
【復次。體,是達義。】
【得此體意,通達無壅。】
【如風行空中,自在無障礙。一切異名別說,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釋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故以體達釋經體也。】
【次明經宗。初簡宗體,次正明宗。】
【有人言。宗即是體,體即是宗。】
【今所不用。何者。宗既是二,體即不二。】
【體若是二,體即非體。】
【宗若不二,宗即非宗。】
【如梁柱,是屋之綱維。屋空,是梁柱所取。不應以梁柱是屋空。屋空是梁柱。宗體若一,其過如是。】
【宗體異者。則二物孤調。宗非顯體之宗。體非宗家之體。宗非顯體之宗。宗則邪倒無印。體非宗家之體,則體挾不周。離法性外,別有諸法。宗體若異,其過如是。】
【今言不異而異。故有宗。不一而一。故有體也。】
【今此經宗。】
【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經宗致。】
【四種淨土。】
【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也。】
【各有淨穢。】
【五濁輕重,同居淨穢。】
【析體巧拙,方便淨穢。】
【次第一心,實報淨穢。】
【分證究竟,寂光淨穢。】
【娑婆雜惡。荊棘瓦石,不淨充滿,同居穢也。】
【安養清淨。】
【池流八德。】
【樹列七珍。】
【次於泥洹。】
【皆正定聚。】
【凡聖同居,上品淨土也。】
【方便有餘土者。修方便道,斷四住惑,故曰方便。無明未盡,故言有餘。】
【釋論云。出三界外有淨土。】
【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
【受法性身,非分段生。】
【法華云。若我滅後。實得阿羅漢,不信此法。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就中復有利鈍。指上為淨,指下為穢也。】
【實報無障礙者。行真實法,感得勝報。】
【色心不相妨,故言無障礙。】
【純菩薩居,無有二乘。】
【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即是其義。】
【釋論云。菩薩勝妙五欲。】
【能令迦葉起舞。】
【華嚴云。無量香雲臺。即其土淨妙五塵。】
【就中更論次第頓悟,上下淨穢等也。】


下載
1988.2

第8集:【03-001-0008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常寂光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是三點,不縱橫並別名祕密藏。諸佛如來所遊居處。真常究竟,極為淨土。分得究竟,上下淨穢耳。】
【故以修心妙觀,能感淨土。為經宗也。】


下載
1988.2

第9集:【03-001-0009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次辨經用。用者,力用也。】
【生善滅惡,為經力用。】
【滅惡故言力。】
【生善故言用。】
【滅惡故言功。生善故言德。】
【此皆偏舉具論必備也。】
【苦是惡果。貪恚痴是惡因。惡因不除,果不得謝。】
【是故此經能令五逆罪滅,往生淨土。即是此經之大力用也。】
【教相者。此是大乘方等教攝。】
【赴機攝化,廣略不同。大本二卷。晉永嘉年中,竺法護譯。】
【此本是宋元嘉時,畺良耶舍於揚州驛。】
【兩經皆在王舍城說。】
【復有小本,名阿彌陀。在舍衛國說。阿彌陀,無量壽,彼此方言。】
【二藏明義,菩薩藏收。】
【漸頓悟入,此即頓教。】
【正為韋提希及諸侍女。並是凡夫,未證小果。故知是頓,不從漸入。】
【題稱佛說,簡異四人。】
【如是我聞。】
【我聞。】
【一時。】


下載
1988.2

第10集:【03-001-0010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佛。】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
【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人。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