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晚年在全世界弘揚佛法,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總講題,副題為所講的經典。這八個字是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全校老師共同擬訂的,而《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教我們作師作範。所以,這次在香港講經的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副標題是《華嚴經》「善財童子參學報告」。
善財童子參學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中,有五位出家人,其餘都是在家居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善財童子第一位參訪德雲比丘,第二位海雲比丘,第三位妙住比丘,三位都是出家人,分別代表「佛法僧」三寶。德雲比丘代表「佛寶」,教我們如何學佛。海雲比丘代表「法寶」,教我們如何研究經教。妙住比丘代表「僧寶」,教出家人如何修行。當然出家人修行的原理原則,很多在家人都用得上。第四位是彌伽長者,這位在家居士教我們如何把諸佛如來最殊勝、最圓滿的教學,推廣給社會大眾。
這部經我講大意,你們明白大意之後再去讀經,看古人的註解,就能看出趣味無窮。這完全是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在現前生活上學習,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也不需要改變行業工作。人人都作師,人人都作範,人人都作佛,人人都作菩薩。
現在任何國家地區,遭遇到社會困難的問題幾乎是相同的。特別是《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真正能啟發我們的智慧,幫助我們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
(節錄於【12-19-0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