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8.7.15 星期二 Vol. 265

和平之道:承認別人都是對的,自己都是錯的(之二)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世間一切人們,與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同一個心性,同一個智覺,同一個法身,同一個圓滿德相。如《三時繫念》中說,「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是乃一體而異名也」。這些都是說明,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多元文化、世界永久安定和平的理論與事實的基礎。請看本期專欄

  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哪一分變現的?孝親尊師。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智慧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變現出普賢菩薩,皆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萬法皆無。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之整體,才是我們完美的自性。請看地藏經玄義講記

  最新訊息中元護國息災報恩祈福三時繫念法會2008耕心教育愛‧初衷回復力—《開心師訓營》網上參與:實際禪寺 護國息災百七繫念法會台灣中壢善果林-護國息災百七念佛法會通告 香港2008年護國息災三時繫念佛事 九十七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至善教育基金會致社會各界感謝聲明/相關活動列表

華藏淨宗學會佛事行事曆桃園縣中壢市善果林淨土寺簡介/佛事行事曆九十七年度三重淨宗學會/正義講堂佛事行事曆台南華藏蓮社/共修活動表

  新增香港1香港2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下載,目前影音檔為7/14日前的,最新檔尚未放入。 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查詢編號-下載影音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和平之道:承認別人都是對的,自己都是錯的(之二)

   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有法性,這是從整個宇宙人生理體上來說的。大乘經教,佛對於這方面講得非常非常之多,我們也是本著這個認知,來團結世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希望每個人都有這種認知,知道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與人的關係,與一切眾生的關係,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非常密切,那就是我們一個身體不同的器官,不同的部位。

  眾生迷失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一個個都有對立的概念。對立,毛病就產生了,我大你小,我強你弱,這就發生了不平。由不平就產生無量無邊的障礙,這些障礙造成六道、三途,造成許許多多無法避免、無法克服的災難。所以天災人禍,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說從什麼地方造成?從誤會造成的,從不瞭解事實真相造成的。

  我們肯定性德就是純淨純善,慈愛、感恩。一切眾生本來和睦相處,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父母生下來的時候,身體每個細胞都和睦相處,每個器官都不會對立,身體健康發育,這才能長成。人為什麼生病?生病就是器官不合作了,某個部分器官不跟其他的器官合作,這就生病了,嚴重的就得要命了。所以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眾生本來和睦相處,他不能和睦相處,他是迷了,不瞭解事實真相。各個劃了界限,彼此不能合作,所以才造成這個世界許許多多天災人禍。天災人禍都是迷惑顛倒、胡作妄為造成的結果,這裡面包括我們自己一分,我們天天也在這樣造。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不可以不懂,明瞭之後,我們趕緊回頭,「回頭是岸」。

  為什麼和睦不能夠落實?是你不能用平等心對人、對事、對物,所以和睦做不到。和是果報,因是平等,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用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平等裡面表現出來的是謙虛,是尊敬,而不是說,你跟我是一樣,差不多,你有什麼了不起,這就是貢高我慢,這就是不平等。真正平等的相是謙虛、和睦。謙和是平等之相,尊敬是平等之相。一切眾生本來互相包容,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真誠信賴,本來就是這樣,這是性德;現在完全沒有了,迷失了自性。你要是真正瞭解這些事實真相,懂得這個道理,你才知道佛菩薩、聖賢教誨的重要性,這是真實教誨。然後我們再回頭冷靜地去觀察、思惟,你就會明瞭大乘經所說的虛空、法界。虛空法界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這個身體充滿十方三世,法身、報身、應化身是一體,這當中沒有界限,這樣才真正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了。原來自己本來面目,上與諸佛如來一體,下與一切眾生一體,所以菩提心自自然然流露出來。菩提心,為了大家容易理解,我說了五條。「真誠」是菩提心之體,「清淨、平等、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真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正覺,真誠心對別人,就是一片慈悲,大慈大悲,這是自己本來就是這樣的。

  世間一切人們,與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同一個心性,同一個智覺,同一個法身,同一個圓滿德相。如《三時繫念》中說,「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是乃一體而異名也」。這些都是說明,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多元文化、世界永久安定和平的理論與事實的基礎。所以,世間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瞭的人,自自然然相親相愛,不分彼此。

  人生活在世間,一個真正的目標,是提升自己的靈性,要向自己性德去修養,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對於一切眾生你懂得關懷照顧,懂得合作,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會更美好、更和諧。在生活學習中你也會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摘錄 和平之道:承認別人都是對的,自己都是錯的 21-224)


  經論輯要:地藏經玄義講記(11)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此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何不用實相,而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他所講的並不違背實相。不思議性識,還是事實真相。雖然說法不同,義理依然無別。

  地藏菩薩是自己。不但地藏菩薩是自己,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皆是自己。「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心即是自性。「唯心所現」。地藏菩薩是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亦是唯心所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無一不是唯心所現。一切眾生界是唯識所變,諸佛菩薩又何嘗不是唯識所變?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顯示出性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哪一分變現的?孝親尊師。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智慧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變現出普賢菩薩,皆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萬法皆無。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之整體,才是我們完美的自性。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完美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整體,不是部分,我們要從此處去認知。

  「散影分形」,是講與一切眾生的感應道交,何方有感菩薩就有應。現前一切眾生把孝親尊師忘掉,是無人啟發教導。是故唯有教學,使人人明白道理,發揮本有的愛心,方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佛法教育,是尋根的教育。找到根本,方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這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教育,在此教育之中,我們真正得到「不生不死」。最根本的生死問題,得到了真正的解決。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大聲疾呼:「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中國的大乘佛法與儒家孔孟之學」。他真正有學問、有見地、有智慧。

  現在許多人誤會佛法是宗教。宗教與宗教就會對立,產生排斥,彼此不能相容,眾生真實的利益就被損害,機緣被破壞,非常可惜!而實際上,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學。多元文化如何能統一。統一是從根統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是一。每個族群的文化,都有它的真善美慧,可供大眾欣賞,發揚光大。同不礙異,異不礙同。此正是《華嚴經》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用四無礙的觀念來融合多元文化,展現的境界則是美不勝收。

  「隨機引導」,目的只有一個,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隨類化身,隨機說法。」破迷開悟要靠教學,是故講經說法決定不能中斷。

【正欲顯此不生滅法性之體,祇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

  「不生滅法性之體」,即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依此「體」而生。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我們要從此處去觀察。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它與生滅和合在一起。不了解此事實真相,就是凡夫,隨業流轉。明白事實真相,覺悟了,就是佛菩薩。《楞嚴經》講得很詳細,也講得很深刻。哪些不生不滅?六根根性不生不滅。六根之根性乃佛性,我們容易見到。不容易見到的,是我們四大色身的法性,也是不生不滅。生滅的是法相,不生滅的是法性,法性與法相永遠和合在一起,從未分離。若能辨別清楚,就是佛菩薩,不能辨別即是凡夫。

【南嶽云: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這四句話是南嶽大師說的。以上是講「迷悟根源。」

  (三)菩薩本識

【言菩薩本識者。】

  「菩薩」,此處專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本識」,也就是地藏菩薩的存心,菩薩如何用心。

【在菩薩心,名為般若。】

  菩薩之心充滿智慧,完全覺悟、究竟圓滿明白了宇宙人生之真相。在綸貫,玄義前面的序文裡就講的很清楚。第一段說「法性的根源」,第二段講「法界的緣起」,第三段講「佛法的根源」,第四段講「六道的由來」,最後一段講「本經的緣起」,說得很詳細。所以菩薩的存心是智慧,菩薩用心是慈悲。

【闡提不斷性德之善,遇緣善發。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

  「闡提」是梵語,即無善念、無善心、無善行、無善根,無惡不作之人。如是之人,性德之善依然沒有斷除,可惜沒有遇到緣,無人施教。如是之人與佛無緣,如佛在世時之城東老母,佛不度無緣之人。由此觀之,可知與眾生結緣之重要,不論善緣、惡緣,有緣就行。當然結善緣比結惡緣好。結緣而不著相,即是法緣,心地清淨,沒有污染。就相而言,善惡都不執著,善緣、惡緣都是法緣。若有執著,善緣、惡緣都會有果報,果報很可怕。法緣是清淨心,將來果報就是度化眾生時,眾生歡喜接受,因有法緣故。

  「闡提不斷性德之善」,是故諸佛菩薩看到惡人也是諸佛如來。我們看不到惡人之善,佛能看到,佛看到其六根根性清淨無染,當然是善!惡人之惡從何來的?從痴迷而來。痴迷是假的,自性沒有痴迷,此事只有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是故諸佛菩薩對於造作極惡的眾生,依然是那樣慈悲、那樣照顧,道理在此。

  「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前句是講惡之極端,此句是講是善之極端。說了兩個極端,中間自可了解。佛若度惡眾生,就要現惡相,就要將菩提轉變成煩惱。佛到三惡道去,也要現貪瞋痴;若不現貪瞋痴,三惡道眾生就不能度化。佛的貪瞋痴是示現,如果真的染上貪瞋痴,墮惡道就無法出來了。佛菩薩在惡道可以來去自由,要貪,貪就現前,不要貪,貪就立刻斷除。現前我們的貪瞋痴如同長了根,拔不掉。佛的貪瞋痴是隨意示現,說有就有,說無就無。此即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與無住是一不是二。佛菩薩生貪瞋痴,就能到惡道度眾生;雖生貪瞋痴,而又不住貪瞋痴,住的依然是一真法界,無有污染。

  「同惡而化」,佛到六道來示現,是同惡而化。六道是染污的,佛也要示現染污才能來。佛是染而不染,而實際上,我們也是染而不染。我們迷而不覺;佛是覺而不迷。是故佛自在,我們不自在。

【今地藏大士,了達闡提等修惡之事,全體即是性惡之理。邊邪無非中道。五逆當處解脫。】

  普現色身,遊化諸趣。

【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

  佛菩薩不責備惡人,而是永遠不變的關懷、照顧和幫助。修惡之事,「有事」,事當然「有理」。理乃「性惡」之理。性豈有善惡?講性善、性惡,是指習性,不是本性。一念自性即本性,本性沒有善惡。「習性」就是阿賴耶,它含藏著無量劫薰習的種子。佛菩薩轉煩惱成菩提,只是做了一個轉變而已。佛菩薩善於用性惡度一切惡道眾生。由此觀之,有煩惱習氣也並非壞事,悟了由惡變成善,迷了由善變成惡,關鍵都在迷悟之間。覺悟之後,邊見、邪見都是中道。

  「五逆當處解脫」,「五逆」是墮阿鼻地獄,一念覺悟就解脫。《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墮阿鼻大地獄之罪。臨終遇善知識開導,知己之過,誠心誠意懺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當即往生,是「五逆當處解脫」之明證!由此可知,臨終懺悔求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普現色身,遊化諸趣」,「諸趣」,就是指六道。地藏大士在六道無處不現身,現身「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此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的總方向、總綱領、總目標。我們學佛,接觸廣大的眾生,也要學菩薩「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平等」是法界、是根源,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有此認知方是真平等。此處的眾生是廣義的,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形相都是眾生。

  十法界的業因非常複雜,雖複雜也有其頭緒,及輕重之因素。佛心平等,菩薩心是六度,辟支佛是十二因緣,阿羅漢是四諦,天人是十善、慈悲喜捨,人心是五戒十善,畜生是愚痴,餓鬼是慳貪,地獄是瞋恚。「令知平等」,就是令一切眾生皆成佛。「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就是一切皆成佛,不可思議。菩薩「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化」是教化眾生,大行教化眾生之事,我們亦應常存此心、常用此心。

>>>續載中…

  (《地藏經玄義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12.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親近良師善友

  人生世間,第一要親近良師善友。有良師善友,便可歸於正道。否則,燕朋相聚,便日淪於下流,而疾病亦因之常不瘉也。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無知識人,每每小看。汝已持名,而心不歸一,以業障深故。

  念時,要心存敬畏,念起於心,聲出於口,音入於耳。要使句句聽清楚,從朝至暮,無用心事,則常念。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以心一起念,便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裏之聲,乃極明了事。

  早晚立一功課,或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讚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隨各人工夫立。若忙極,則用晨朝十念法念。除早晚功課外,行、住、坐、臥,都要念。只求心歸於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歸一,自與心浮散時不同。若不以心歸一為事,常想見瑞相,或超魔事,不可不知。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超魔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念佛最妙之法。

  淨土五經當常看,必須恭敬,不可褻瀆。讀淨土五經,則知彌陀大願,淨土莊嚴,法門普被。彼謂淨土法門為小乘,為愚夫婦所修之法者,則知彼宿世未種淨土善根,故有此胡說巴道也。


  倫理道德: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總的綱領,五句話: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漢武帝為國家制定教育政策,遵循古聖先賢教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政權,統治這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只要把教育辦法,樣樣都上軌道,這個教育是指倫理道德的教育,為什麼?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這肯定的。

  所以帝王,古時候的帝王,他的使命有三樁事,「君,親,師」,這是他的任務(現在人講是他的任務),三大任務。君是領導,親是父母,人民叫子民,你要把所有人民看成就像你自己的兒女一樣,你要愛護他,要關懷他,要養育他,要教訓他。所以最後一個任務是師,你是人民的老師,你教他什麼?今天他出了亂子,他有沒有過失?他沒有過失,沒有教好。你看看佛在《無量壽經》講的,這話講得好,對於造作罪業,做錯了事情的人,不要怪他。你怪他是錯誤了,他真叫冤枉,為什麼?沒有人教他。「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要常常能夠記住這四句,我們對於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你就能夠體諒,你就生憐憫心,不忍心去責備他。他是好人,很可惜沒有人教他,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家如是,國亦如是,現在公司行號也如是。我知道我們國內有一個公司,這個老闆常常聽我講經,他有一點體悟。他公司裏面雇用的員工也是要考試的,錄取了,進了公司,第一個月不做事情,專門聽經,好像是一天聽八個小時經,聽一個月,然後再進入你工作崗位,這個正確,這個就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這個不是建國,他是建立公司,建立公司,對所有員工,工作員工是教學為先,先教育。

  這個「教之道」還是不離這個原則。「父子有親」教孝,「君臣有義」教忠義。古人,漢朝時候就有選舉,不是人民選舉,不是像在人民選舉,什麼人選舉?地方官員。我們在古書裏面常常看到「舉孝廉」,舉是選舉。我們這個地方官員,譬如說這個都市市長,他要常常留意,他管轄的這一市,這市里的年輕人哪個是孝子、哪個廉潔,又要能孝順父母,又很廉潔。發現這樣的人,就要把他選拔出來,送給國家來培養,國家來教他,教他將來為國家辦事。他能夠孝順父母,他一定能夠忠於國家;他廉潔,他就不貪污。所以古時候選拔作官的人,兩個條件,一個孝,一個廉。這兩個字,你能孝順,決定能盡忠;你能夠廉潔,絕不貪污。

  地方官員替國家選拔人才,如果三年不能夠替國家選拔一個人才,你這個官就別做了,皇帝一定免職。這免職有道理,你在這裏做三年,一個人才,孝廉都拔不出來的時候,可見得你沒有把人民教好,所以政績裏面第一條是教學。教孝,教敬,八德裏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教學的綱目。這五條每一條裏面都有這八個綱目,這個教學的意趣,顯示出無盡的深廣。

   (仁愛和平講堂—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28-09)


  因果教育:周 公

  周成王少時病。周公自湔其蚤。沈之河。(湔通翦。蚤通爪)祝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旦也。(奸犯也。言干犯天神之命令。乃是旦之罪。祝其罪己以恕王也。)藏策於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或譖周公。公奔楚。成王發府。見周公禱書。乃泣。反周公。公將沒。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王。既卒。王葬周公於畢。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公也。公卒後。秋未穫。暴風雷雨。禾盡偃。大木盡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開金縢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武王有疾。周公祝以身代死。)成王執書以泣。王出郊。天乃反風。禾盡起。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大熟。於是成王命魯得郊祭文王。魯有天子禮樂者。褒周公之德也。(魯世家)。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成王的叔父。才德出眾,世稱為聖人。輔佐武王伐紂,統一天下有功,封於曲阜,為魯公。武王駕崩,成王年幼,由周公輔佐,代理國政。

  周成王年幼時,體弱多病,周公自剪指甲,沉於河中,祝禱神明說:「成王年少,知識還未充實,若有干犯天命之處,是我輔佐人姬旦一人的罪過,請上天責罰我,恕罪於成王。」祝禱完畢,將祝詞收藏在策符中,成王身體,由此漸漸痊癒。

  到了成王親自執政時,管叔、蔡叔、霍叔等亂臣,忌妒周公,到處散布謠言,極力毀謗,挑撥離間,成王心中也起了猜疑。周公為了避嫌,便離開成王,避居楚地(今湖北秭歸縣),後來成王開策符,發現周公為他病中祈禱的書簡,這才感動涕泣。

  周公避居楚地二年,成王知道罪過由於管叔、蔡叔引起,心有內疚,這年秋天,有一天忽然天大雷電,狂風暴雨,農作物全倒,樹木皆拔,周朝大為惶恐,成王和群臣都穿著朝服,禮拜恭敬,打開金滕書匱,見昔日其父武王病重,周公為武王禱告神明,作策書祈求,願以身代武王死的事蹟,這時成王才深深自我悔悟,手執禱書,涕泣不已,痛責自己聽信讒言,疑誤聖賢,于是親出郊外,迎請周公回朝輔佐朝政,風雨立刻平息,所有農作物和大木都恢復生機。這年五穀大熟,百姓都慶豐收。

  成王十一年周公臨終前,吩咐左右說:「我死後,一定要將我葬在成周(河南省洛陽縣東北)以表明我雖死,不敢離開成王。」周公薨,成王感念周公恩德,改葬周公於畢原(咸陽縣東北)文王墓側,以表明成王不敢以臣子之道對待周公。又因周公有勳績於天下,因此成王下令魯侯可以郊祭文王,並特賜魯國以天子禮樂,祭祀周公,以褒揚周公的盛德。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八)


  心得交流:eb03201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明知故犯,難調難服,唯有念佛!

  尊敬的學院老師、同修們:

  阿彌陀佛!末學在未學佛前,有幾次人生挫折。實際上都是自己想不開,怨天尤人所致。現在學佛,煩惱化解。但遺留下心疼、胸痛的毛病。有時遇到事情著急,或其他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就會疼痛起來。末學上網查了一下,這個現象在人群中很普遍,時間久了會發展為心臟病,不可輕視。但人們大都認為這是身體上的毛病,去尋求醫藥。末學深深體會到,原因是來自心理的不健康,在現代社會的壓力面前,無法解脫自己,長期下來形成身體上的毛病。

  「心病還須心藥治。」佛是大醫王,告訴人生命的真相,教給人智慧的生活方法,尤其是方便、高妙的念佛法門。

  末學時時提醒自己,把念佛放在生活的首位。時時勤習,不敢懈怠。念佛是大法,成佛尚能得,何況對此小疾?病痛不除,枉學佛法。煩惱現形時,胸前好像有一堆的垃圾,脹、悶、痛。而心平氣和時,則一片清爽,很明顯的對比。末學很清楚自己的病理,。所以不去看醫生,吃藥無效,知道唯有修心方能對治。

  理上雖然明白了,但功夫還是不得力,煩惱常常現形,比如從電腦上打開一個檔不順暢,或是打錯一個字,或等電梯不到,煩惱就起來了。還有,聽到身邊某人獲得名利的消息,嫉妒煩惱現前,胸中似火燃起的感覺,胸前又是垃圾一堆。真是明知故犯,難調難服!慚愧!

  沒有別的辦法,唯有用功念佛,要真念佛、真幹!既然明知故犯,難調難服,更要多念佛!

  末學 eb03201 慚愧 敬上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現在道場出家眾執事任務很重,常常要跟大眾接觸,總離不開人我是非。但自己才剛出家,道心又不堅固,影響心地清淨,請問怎樣才能做到既利益眾生,又能利益自己?

答:你這個問題,實在講你聽經太少,為什麼?這個問題幾乎我們天天講、常常講,如果你是常常聽經,這個問題都沒有了,你就知道了。現在在這個時代,眾生福薄,我們自己福很薄。像我一生,剛剛出家的時候住過三年道場,以後就沒有法子,沒有福報了,都在外面流浪。哪裡有道場給你修行?道場裡面要靠經懺佛事法會來維持,沒有人供養。諸位要知道,古時候道場的經濟、生活不靠別人,道場有田、有山,這些山跟田都會租給農夫,給他們去耕種。農夫的收成大概是分一部分給道場,就像收租,它有固定的收入,它不靠信徒。所以,它就沒有經懺佛事,它也沒有法會,真正是在用功辦學。現在沒有了,現在土地、山林都屬於國家的,廟都很小,沒有收入,那怎麼辦?就靠經懺佛事,沒有經懺佛事,寺院經濟來源就斷掉了。所以,應酬多了當然障礙修行,這是肯定的,這是時代的形成,不能怪哪個人,我們只可以說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遇到這些困難。

  怎麼樣修行?修行確實要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複雜社會裡面叫歷事鍊心。這我們常講,順境、善緣,你在這個地方練不起貪心,沒有貪戀,沒有貪愛。逆境、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境界是物質環境,都不好,你在這個地方學什麼?學不生瞋恚。你真肯學,處處是道場。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建寺廟,他率領的這些弟子們人數也不少,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樣一個團體,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們過托缽的生活,沒有房子住,個個都能成就。所以,能不能成就與環境有沒有關係?實在講沒什麼大關係。

  你真正懂得,真正知道怎樣修法、學習,效法釋迦牟尼佛,跟釋迦牟尼佛的行誼上去學,沒有不成功的。我們沒有寺廟,沒有寺廟不是沒有同參伴侶,同參伴侶很多,我們每天幾乎都在一起學習,都在一起研究討論。我們的境界,真的,這不是假的,年年都提升,所以法喜充滿。如果有道場那當然更好,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我們不求。求,這個心就會產生障礙,所以佛祖都教我們,一切隨緣而不攀緣。別人供養道場,我們不會拒絕,沒有人供養,我們也歡歡喜喜,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這樣子才能利益自己又能利益別人。

問:弟子有時念佛,若什麼都不想,很難伏住妄想,請問是否可以觀想佛號或佛像,應如何觀想?

答:這是對的,初學的人,不要說初學,老修,這個問題都常常現前。什麼都不想,你墮在無明裡,雜念太多,你在掉舉,昏沉跟掉舉都是修行人的障礙。所以祖師教我們修觀想,譬如說你念佛的時候你觀想,心裡想著阿彌陀佛,行,或者心裡想著六字名號、四字名號。我念「阿彌陀佛」,我想阿彌陀佛四個字;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就想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或者是想佛像,佛像最好一生供養一尊佛像,到外面去旅行,佛像帶著不方便,我們把佛像照成照片,洗成小張,隨身帶在行李箱子裡面,上旅館都可以用,總是我自己供的這尊佛。為什麼?這樣的觀想容易成就,念念不忘,將來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就現這個相。所以你就非常親切,我天天想的阿彌陀佛,終於想到了,他來接引我。這是好方法。

問:請問為什麼睡是地獄之因,淨業行人每天睡多長時間,才算不貪睡?

答:「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大概你問的意思是這樣的。為什麼睡也是地獄之因?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睡是昏沉,貪睡的人昏沉重,這個煩惱重,所以也是墮地獄的因。地獄有很多種,他不是墮很深的地獄,不是墮阿鼻地獄,他是墮一般小地獄。因為其他的,像財色名食睡,財色名食那個業比睡眠要顯著、要嚴重,但是睡眠多的時候頭腦昏沉,不開智慧,就是講不開竅,他對於前面四種不善業有連帶的關係。人在頭腦清醒的時候,他造的業就會輕,不敢造業;只有在迷惑顛倒的時候,他才敢造惡業。

  一般現在人的睡眠,有六個小時應該就夠了。人的壽命實在講是很短暫的,中國古人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真話。現在一般說,醫藥發達,科技進步,人的壽命延長了。實際上不見得,超過七十歲的人是有,也不少,那是什麼?各人有各人的業因。在佛法講,過去生中修的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但是生在現代的時代,長壽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長壽是多受苦難。社會這麼混亂,災難這麼多,你所看到的、聽到都不是稱心如意的事情,都是些痛苦,所以這個長壽,跟太平盛世的長壽不相同。

  我們從方方面面去觀察,你才真正能夠了解,真能了解,才真正明白。所以壽命長短不重要,重要是怎樣?提升自己的靈性。如果走這個目標,壽命長有好處,為什麼?有時間,有時間學習。學習的時間愈長,對自己提升境界幫助愈大,這是肯定的。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如果我四十五歲那年真的死了,我的境界很低。你聽我講經就曉得了,我四十五歲那時候,出來講經講了十二年,跟現在完全不相同,這就是壽命幫助了我。我們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稍稍明瞭一些,大乘經教才真正看得懂,真正看得出它的意思,沒有這麼長時間去薰修,這是做不到的。所以壽命長短,看你用在哪個方面,如果用在造業方面,那不如壽命短一點的好,少造點罪業。用在學習上,壽命長好,可以多學一些很好的東西。

問:請問如何對治昏沉?

答:對治昏沉古人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做參考,要把精神打起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志,志向,跟你的毅力,你有志向作聖、作賢,有志向作菩薩、作羅漢,有這個志向;有毅力,能夠克服一切艱難。你說古人的昏沉用什麼方法?用懸梁刺股,從前人的頭髮,把頭髮吊在房子柱子上面,頭一低的話這就頂起來,他用這個方法,用錐子剌股,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提高自己警覺。佛法裡面通常用的,用拜佛、用經行,不要去睡覺,不要坐著,坐著容易打瞌睡,走,叫經行。所以念佛的法門裡面有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睡覺,九十天不能坐下,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著,這精進,這個方法對治昏沉很有效。可是你沒有毅力,你堅持不了的話,做個兩天就不想做了,那就不行。所以說是志向跟毅力,是成功重要的條件。

問:有人說佛珠、念佛機等結緣品要開光才能夠結緣。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個沒有必要。什麼叫開光?是佛像開了光才靈,我替他開光就靈,你們從今之後不要再相信佛像,要相信我。為什麼?我叫他靈他就靈,我叫他不靈他就不靈,這不是很明顯的嗎?統統搞錯了。這個開光,我以前講過幾次,也講得很清楚,大家要記住。開光是什麼?是新的佛像建好,是啟用典禮。啟用典禮一定要介紹給大家,這尊佛像代表什麼意思。譬如說建觀世音菩薩像,啟用典禮的時候開光了,向大眾說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看到這個佛像開啟我們自己慈悲的光。是佛像開我們的光,不是我們開他的光,這不是顛倒了嗎?見到釋迦牟尼佛,你就想到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開自己的光,我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仁慈,這就是釋迦。見到地藏就想到什麼?孝親尊師。他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自性的光明就發出來,是他開我們,不是我們開他。我們開佛菩薩的光,還要佛菩薩幹什麼?這個錯誤的觀念,我們同學們都應當為大家解釋,你不解釋,全迷信了。佛菩薩開了光就靈了,靈在哪裡?這一定要懂得,不要迷信。

  佛菩薩形像全是表法的,全是教育的作用,時時刻刻用他來提醒我們。如果有個人天天說你要慈悲對人、慈悲對人,不是討厭嗎?說得太煩了。用個觀音菩薩像放在那裡,你看像又雕塑得好,你看得也很歡喜,看到他就想到我要用慈悲心對人,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要用孝敬心對人,那我就是地藏菩薩,這就對了。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果德,他是表法的,他是個教學的工具,不是別的。你要把他當作神明看待,那全是迷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節錄自學佛答問 21-405) 


  淨空老和尚、鍾茂森教授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講演停講乙次7/12日起上午10~12點播鍾茂森教授講的《中峰國師開示念佛法門》
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教授於7/12日起,下午4~6點講演《孝經研習報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