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是心是佛,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欣求極樂;
是心作佛,一向專念,持佛名號,往生成佛。

 
 
   
  本期專欄:如何建立和合僧團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22)
  印光大師開示:勉居心誠敬
  倫理道德:傳統文化的復興主要靠什麼
  因果教育:驕忽致敗(唐莊宗)
  心得交流:eb29923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學佛修道者見異思遷能成就嗎?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4.5.1 星期四 Vol. 397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佛天天講經,跟大家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希望每個人能逐漸了解……請看本期專欄

  「以及為何須兩邊不取」,這個疑問必須破除。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兩岸三地中華傳統文化青年學術研習營通啟淨空法師專集網 微信ID:amtbhz新浪微博Facebook專頁Twitter專頁

  影片及mp3下載:從百度網盤下載講座影音、文字、菁華短片、卡片圖檔、電子書等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如何建立和合僧團
 
 

  三十年前,有一次我到台灣南部去弘法,遇到天一法師,她問我:「如何建立四眾一心、和樂融融的和合僧團?」我告訴她:「大家居住在一起,不能和合的原因,在於意見太多,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看法,這個團體如何能和合?」想法、看法一致,自然就和合。如何做到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看法能接近,關鍵在「教學」。

  古時候僧團有幾百人,甚至一、兩千人,都能和樂融融,原因就是道場天天講經。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相當大的僧團。用什麼方法維繫?每天講經說法,建立共識。一個團體中,如果三天不講經,意見就產生了。每個人的煩惱、習氣不一樣,這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根深力大,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就起現行。所以,生煩惱、鬧意見,是很正常、很平常的現象。

  佛天天講經,跟大家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希望每個人能逐漸了解、體會,如此才把煩惱、習氣降伏住。要降伏,必須要將世尊教誨落實;不能落實,只是解悟,沒有契入。解悟可以暫時伏住,忍耐一下,一般人常講「忍耐是有限度」,到忍無可忍時就會爆發,所以必須要落實。

  深解義趣之後,煩惱、習氣能化解,落實在生活中,那是修行、是證果。世尊這個方法很有效,中國儒家、道家也用這個方法。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全國人民,讓全國人都能一心一德,和樂融融,就是用教學的方法。在這個國家、地區的每個處所建立道場,請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慈悲心的人,在這些道場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個國家、地區就得以和平安樂。在中國歷史上,凡是亂世,都是講經說法少;凡是太平盛世,都是高僧大德多,講經說法多。

  【建立共識】

  今天我們要想達到世界和平安樂、繁榮興旺、互助合作,利用高科技的技術能做得到。我曾經提出,二十一世紀的道場不在寺院,寺院的功能已進入歷史,新興的道場是衛星電視。如果有能力自己發射衛星,建立一個全球的電視廣播網,有十幾二十個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每天研究經教,深入經藏;面對著攝影機,一天二十四小時講經不中斷,全世界的電視機都能收到,如此就能建立共識,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從來不主張建寺廟、建道場。

  念佛也用這種方法,一句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向全球廣播。只要有收音機,任何時候打開頻道,就能跟著收音機念佛。大的團體、大的社會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個小僧團也不例外。乃至於家庭,夫婦兩人要和合,也要建立共識。在家庭裡面,每天有一個時間,不論長短,能為家人講解這些大道理,這是教育,就能達到一家和融的目的。

  儒、佛的教學,都教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的生活環境,知道如何對人、對事、對物,這是大學問,其目的就是建立和合的社會、和合的團體。團體共修的基本守則,世尊為我們列了六個原則,稱為「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是「見和同解」,用現代話說,大家建立一個共識,這是和合的基礎;如果我們的見解、看法、想法不一樣,就不可能和合。

  【事實真相】

  諸佛活動的範圍大,他們生活的社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他與虛空法界諸佛剎土一切眾生相處,依據的是法性,現代哲學所講「宇宙萬有的本體」,這才能與宇宙萬有和睦相處。真實明暸:法身即是眾生,眾生即是法身,法身就是法性,就是自己的自性。從此地奠立我們思想見解的基礎,就是佛知佛見。不但小團體裡,會過得和樂融融;大的社團,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再擴展到虛空法界,我們都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所以,佛家「六和敬」的基礎是建立在這個事實真相上,這不是理想、不是理論,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諸佛菩薩、法身大士見到了事實真相,六道凡夫迷失了,所以與人事物相處不能和合。見到事實真相的人,妄念止息,不生分別、執著;沒有見到的人,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斷不了。妄想、分別、執著是造業,業遇到緣會現相,現六道三途的現象。相是從想生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什麼就現什麼。那為什麼不想佛?想佛就現佛。為什麼天天看別人的短處,想別人的過失?別人到底是否真的有過失?不見得。說老實話,別人的過失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那個人未必有過失。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種種行為不可思議,我們豈會知曉?濟公和尚喝老酒、吃狗肉,你說他破戒,是壞人,但他是佛菩薩再來。這當中的奧妙我們不懂,他也沒有必要告訴你,這是慈悲度化眾生的方便。

  【境隨心轉】

  「老實念佛」是正念,胡思亂想是邪念。正念的人作佛、作菩薩,邪念的人必定墮三途。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僅是人,人事物都沒有過失。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萬物、一切人都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善,一切法都善,一切人都善;自己的心不善,一切人事物都不善,連佛菩薩也不善。境隨自己心轉,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如何建立一個和樂融融、和合的團體。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22)
 

三二、問釋證成 舉如來果德問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耶」是問詞。這是測驗須菩提,也就是對我們的考驗,看看程度怎麼樣。世尊來個小考,看看你能不能及格,是不是真懂得了。《金剛經》全經這種方法用得很多,往往世尊說一段,後面來個小考。我們看到,佛陀教學方法的善巧,叫著須菩提,問他,「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問須菩提,如來是不是真的有法可得?是不是真的有法可說?佛提出這兩個問題考考須菩提尊者。

1.此節經文是說明如何是兩邊不取,以及為何須兩邊不取。舉果證因,明須因果一致。

  「此節經文是說明如何是兩邊不取」。我們對於兩邊不取的道理是不是真的透徹了解,兩邊不取的方法是不是真的明瞭?因為只有透徹的明瞭,方能應用在生活當中,方能得受用。

  「以及為何須兩邊不取」。這個疑問必須破除。佛教我們兩邊不取,我們如果有疑惑,自然就不能相信,當然就不會去做。聽了也許點點頭,不錯,但是不可能去做,也就是對理與事實真相不清楚。真的清楚了,不要佛勸,一定照做。我們還沒能做到,換言之,還沒懂。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

  從前孫中山先生的學說「知難行易」。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所以世尊要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知難;念佛往生,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行易。行真的是容易,知可不容易;真正知了,一定做到。經何以要常講,何以要深講,且要透徹地講,道理在此。

  「舉果證因,明須因果一致」。佛在此處,不是問阿羅漢,不是問辟支佛,是問如來究竟果地。如來得什麼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如來所得之法。他是不是真的有所得?佛為我們說法,是不是真的有法跟我們說?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勉居心誠敬
 

  舍利不能禮拜,叢林不能親炙,有何所欠。但能見佛像,即作真佛想。見佛經祖語,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無怠無忽。則終日見佛,終日親炙諸佛菩薩祖師善知識,舍利叢林云乎哉。(正)與謝融脫書

 
倫理道德:傳統文化的復興主要靠什麼
 

  現在這個世間動亂,原因在哪裡?信心沒有了。你去打聽打聽,到外面去看到人調查調查,你對自己有沒有信心?他一定說,我沒有信心。你問他,你對父母 有沒有信心?沒有信心。你問他什麼他都沒信心,這很可怕!對於自己的親人,夫妻都沒有信心,父子沒有信心,兄弟沒有信心,走到社會上,對任何一個人都懷 疑、都沒有信心,這個日子過得多痛苦!

  一切時、一切處他都是猶豫不決,都在懷疑,像這樣的人不但是佛法、聖賢法,世間所有一切法他都學不好。如何幫助人皆發信心,這是第一個教學目標,這個目標 達到了,功德無量!那我們就懂得,在現前,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講經也好、講傳統文化也好、講什麼都好,目標在哪裡?讓他生起信心,你這個教育就成功了。 不必要向上提升,提不上去的,這第一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沒上去,第二個是決定上不去的。

  所以傳統文化的復興,正法久住,千萬不要想在我手上可以做到,那你就完了,你不但毀掉自己,你也毀掉了正法,也毀掉了傳統,一定要曉得,三代、四代之後才 能夠看見。達摩祖師到中國給我們做了榜樣,禪宗是正法,沒人相信,排斥的人很多。你看他到中國來,少林寺面壁九年,傳一個慧可,慧可也一生傳一個僧璨,一 生就是傳一個人,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才真正開花,禪宗發揚光大了,六代!

  別想著我這一代就要有什麼成就,那你就大錯特錯,你把傳統、把正法毀掉了。我們這一代期望現前的大眾什麼?對這個能生起信心,生起少分信心,我們就很滿足 了,十分信心有二、三分信心,不得了!重要的,在這信心裡面留意,這個事情找不到,可遇不可求,你有真誠心會遇到,必定有感應,會遇到,遇到一個傳一個, 遇到兩個傳兩個。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八二集)2012/2/10 檔名:02-037-0182
 
因果教育:驕忽致敗(唐莊宗)
 

   唐師至成都。蜀主衍。面縛輿櫬出降。莊宗召衍入洛。詔曰。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以險。三辰在上。一言不欺。衍捧詔。忻然就道。至秦川驛。莊宗用伶人計。誅其族。衍母徐氏。臨刑呼曰。吾兒以一國迎降。反以為戮。信義俱棄。吾知其禍不旋踵矣。未一月。莊宗為伶人所弒。(前蜀世家)

  唐莊宗是五代時,後唐君主李存勗,年輕時勇敢善戰,膽力過人。其父李克用臨終時,以三支箭賜給莊宗,叮嚀咐囑說:「梁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親手所立的,契丹和我約為兄弟,但都背叛我而歸附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給你這三支箭,但願你消滅梁,掃除燕,驅逐契丹,完成我的遺志。」莊宗涕泣受命,將箭藏在宗廟裏。其後每逢出兵,便到宗廟去禱告,請出三支箭,盛在錦囊裏,命人背著在前先行。後來果然退卻契丹,消滅燕及梁,凱旋而歸。入太廟歸還先王三箭,敬告成功,家仇洗雪,國運中興。

  可是莊宗一旦成功,卻漸漸顯露驕傲放縱,荒於政事,寵幸夫人劉氏,聽任其嗜好看戲,常召伶人(演戲者)入宮,以亂國政,釀成災禍。後來唐軍進攻蜀國成都,這時蜀國君主王衍,身穿白衣,頭縛喪麻,手持國寶,車中置放棺材率領臣子,出面投降。唐莊宗赦免蜀國君臣之罪,召王衍入都城洛陽,並賜與詔書說:「定當割裂土地分封,決定不乘人危難加以輕慢,日月星三辰在上,朕所說的話,絕對一句不欺。」

  王衍接到詔書,轉憂為喜,告知其母及妻妾,便攜眷上路,前往唐都洛陽。來到秦州驛站時,不料唐主卻聽信伶人計策,下令收捕王衍全族,盡行處斬。王衍母親臨刑時擊胸憤慨說:「我兒以一國迎降,反而遭到誅殺,為人國君,出爾反爾,信義全然不顧,由此可以料知唐主必將遭受災禍了。」其後不到一個月,莊宗竟遭伶人所弒,身死國滅。

  【按】唐莊宗本來英武過人,早年承父遺志,身負重任,事事敬慎,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此智勇雙全,一舉成功。可是功成名就之後,卻漸驕傲輕忽,寵幸夫人,惑於伶人,忠奸邪正,不能分辨,被陷於失信棄義而不自知,終致引發殺身亡國的悲慘下場。

  嗚呼!古人云:「創業惟艱,守成更難」,天下萬事莫不成於敬慎,敗於驕忽。觀唐莊宗一生成敗,就是最明顯的借鏡。世人承擔家業,秉持政事亦莫不如此,佛門弟子荷擔如來家業弘法利生,更何嘗不如此哉!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四二)

 
心得交流:eb29923同學的學佛心得
 

  學佛報告 分享

  末學向大家報告一下近十年的學佛報告。末學今年二十四歲,學佛有十幾年了,因為老法師說落實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學了兩年,兩年時間,除了學這三個根,別的什麼書都不看。兩年內看淨公恩師的光碟跟看書,每天都不敢間斷,《感應篇》、《十善業》我兩年看了有五十多遍,曾經看光碟老法師講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老師讓看什麼才可以看,一門深入。我聽到很歡喜所以就照著做了,所以這兩年三個根沒敢間斷!自己學自己受用!減少業障惡業習氣,增加智慧。

  後來我發心學《地藏菩薩本原經》三年。三年時間也是如此,每天看淨公恩師的光碟跟講記,真是越看越想看越學越想學,法喜充滿!《華嚴經》我是看恩師講記看了一年。《佛說大乘無量壽平等覺經》我發心是學三年!這八九年都如此學,一點都不敢懈怠。學佛聞法聽經,依教奉行。我很少發帖,因為老法師在學佛問答中講的都很清楚,迷的是我們不肯老實念佛,不肯依教奉行,不肯真幹。真的太可惜了!如果我們真的依教奉行了,真幹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啊!我們要聽老法師的教誨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依教奉行。感恩淨公恩師苦口婆心的教導!

  我每天拜佛早上三百拜,中午三百拜,晚上三百拜,每天一部《無量壽經》念三遍!然後念佛大概幾萬聲!我在河南打工,在寺院裡碰到上年紀的老居士我就勸他們萬緣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如碰到年輕的居士,我就勸他們好好修淨業三福、六和敬,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個根,多聽淨公恩師講經的光碟。依教奉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多做善事,放生念佛,弘法利生。

  我們大家要好好反省自己每天做得如法不如,該怎麼做、該怎麼修,要當自省,多聽老法師講經的光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辜負淨公恩師的慈悲教導!我們要聽話老實念佛。其實學佛並不難,難的是不肯學,不肯依教奉行,我日中一食,我吃了六年了,真的很健康。有居士說受不了,這樣會把身體搞垮,到下午會餓。我念佛不但不餓反而還感覺飽,不可思議。聽老法師講經說:「李炳南老居士跟他老人家講日中一食要永遠堅持下去。」

  萬緣放下老實念佛!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末學就報告到此,請各位師長 、大德居士、同修們指正,感恩大家。希望我們大家發心念佛,蒙佛接引同生淨土!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自古以來,學佛修道者,見異思遷的情形就很多,請問這樣能成就嗎?應如何避免?

答:這確實是我們修學關鍵的問題。東方人自古以來著重師承,跟一個老師學。老師多半是父母選的,對老師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德行,從小受道德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老師最重要的是身教,言談舉止都是學生的榜樣。言教要等到太學,那才是研究討論。私塾小學,就是要背誦,把所有應該背誦的經典統統都要背過,這是老師的責任。學生的德行是老師培養出來的,這是啟蒙的老師,是真正的恩師。學生將來參加國家考試,縣考、省考到殿試,中了狀元,回家之後,第一件大事是祭祖,報祖宗恩德;第二件個就要叩謝老師,拜啟蒙的老師。這說明不忘本,啟蒙的老師比什麼都重要。

  教學的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可以隨便改變;一改變就壞了,就不能成就。譬如你學一樣東西,學一部經,天天學習,學十年,你就變成世界第一,變成專家。專家能不能變成通家?能!佛法是講心性,一門通,一切都通,最快速、最捷徑的,就是一條路走到底,全都通了。

  我受的是私塾教育,介紹我入佛門的是方東美教授,我跟他學哲學,最後給我講的一個單元叫「佛經哲學」,我從這個地方認識了佛教。接觸佛法之後,第一個指導我的是章嘉大師,這是藏傳密宗的一位法師。我學佛的基礎、底子是他老人家奠定的。以後他老人家往生了,我才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

  這三個老師教我都是用古老師承的方法,就是只准我跟他一個人學,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學哲學,方老師讓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去,他給我上兩個鐘點課。如果我到學校去旁聽就會被染污,會認識很多同學、很多教授,這也想學,那也想學,就亂掉了,所以這是老師的苦心。他把你叫到家裡,不准接觸外面任何一個人,一對一的教,這叫師承,這種教法才能成功。接觸到佛法之後,章嘉大師也跟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到他那個地方去跟他學習。

  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第一天見面就告訴我三個條件,第一條,我過去所學習的,他統統都不承認。一切從頭學起,只能聽他的,任何一個法師大德都不可以聽。第二個條件,我所閱讀的任何文字,包括看經書,要經過他同意,有這麼嚴格的限制。可是這有期限,五年之內必須遵守。五年要跟一個老師學。為什麼?對於世出世間法認識不清楚,沒有定力,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一定要依靠老師。五年之後,你有這個能力了,叫出師,老師放你出去參學,什麼都可以聽,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接觸。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叫師承。

  我接受了,三個月之後,心清淨,妄念少了,智慧就長。看東西、聽東西,以前不懂,現在能懂。所以我就很歡喜接受,五年之後,我自動再延長五年。
跟一個善知識學是一條路,跟兩個人學是兩條路,三個人學是三叉路口,四個人學是十字街頭,怎麼能成就?所以我在新加坡辦弘法人員培訓班,三個月學生就學一門課。我就拿李老師這三個方法要求大家,三個月當中萬緣放下,把精神、時間統統集中,學一樣。每個人都能上台,都能講得不錯;寫出來的報告,我們看了也很感人。三個月學一樣才沾到一點皮毛,如果《彌陀經》學上三十年,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無量壽經》學三十年,你就是無量壽佛再來;《普門品》學三十年,你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問題是肯不肯幹,要懂得一門深入。

  善知識遇不到,找古人。像孟子年輕的時候,孔子已經過世,沒有見過面。他一生只讀孔子的書,只學孔子。不明白的地方就問孔子的學生,那個時候孔子嫡傳的學生還有不少,他認真的學,學成功了。這就是所謂私淑弟子,給後人開了一個好例子。在佛門裡面,蕅益大師學佛的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他就依照蓮池大師的書,專門讀一家之言,專門學一個人,他學得很像。蓮池是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他是第九代的祖師。

  所以,學東西的祕訣沒有別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親近一個老師。但是對於許許多多的老師一定是尊敬,這是規矩,自己要謙虛,要尊重別人,讚歎別人。各人根性不相同,無量法門度無量不同根性的眾生。《金剛經》上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自己學一門,對於不同的法門要懂得讚歎。要是自讚毀他,造的業是謗佛、謗法、謗僧,阿鼻地獄罪。要真正多讀經,親近善知識就能夠慢慢懂得,才能夠避免不造罪業。

  (節錄自21-313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