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菁華開示

 
 

最近新增的菁華開示…

       

1 弘法利生要真幹
2 謠言止於智者
3 如何防止魔來破壞
4 如何培養護持弘法人才(有影片)
5 如何辦別正法與邪法(有影片)
6 小動作大護法(有影片)
7 誰了解祖師的苦心(有影片)
8 宗教本身不迷信(有影片)
9 宗教教育拯救地球(有影片)
10 一生教學的釋迦牟尼佛(有影片)
11 宗教一定要恢復到教育(有影片)
12 淨宗學會的緣起(有影片)
13 宗教教育對於當今社會之重要性(有影片)
14 拯救佛法的危機(有影片)
15 如何在佛門裡種最大的福報?(有影片)
16 弘護淨宗法門(有影片)
17 正法久住靠誰?(有影片)
18 宗教是主要、重要、尊崇的教化(有影片)
19 每個宗教都回歸到教學(有影片)
20 傳承的人哪裡找(有影片)
21 如何能把這些典籍永遠傳下去(有影片)
22 正法如何久住?(有影片)
23 講經教學才能真正化解災難(有影片)
24 如何挽救宗教衰微,對社會做出正面貢獻(有影片)
25 我們應當做三寶及傳統文化的傳人(有影片)
26 發心弘護正法,創造和諧世界(有影片)
27 佛教不迷信,傳統文化不落伍(有影片)
28 傳統、佛法怎麼來復興(有影片)
29 印經,培養弘法人才是當前真正的善行(有影片)
30 正法才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影片)
31 真正依教奉行,十年就是淨宗的一代祖師(有影片)
32 中國儒釋道是世間最優秀的文化(有影片)
33 講的人多,修的人多,佛法就興旺(有影片)
34 轉相教誡,聖賢教育要教(有影片)
35 第一大善就是弘揚佛法、弘揚傳統文化(有影片)
36 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培養弘法人才(有影片)
37 宗教要繼續長久承傳,必須要恢復教育(有影片)
38 復興佛教,唯有回歸到教育(有影片)
39 護持正法一定要依教奉行(有影片)
40 弘護是一體(有影片)
41 宗教不能捨棄教育(有影片)
42 宗教不回歸到教育就錯了(有影片)
43 怎麼做護法(有影片)
44 哪一個行業是最大的善業(有影片)
45 末法裡有正法(有影片)
46 這一生頭等大事(有影片)
47 佛法如何才能興盛(有影片)
48 年輕同修一定要有使命感,為往聖繼絕學(有影片)
49 護法非常重要(有影片)
50 佛教在中國多麼輝煌!(有影片)
51 人人都學經典,佛法就興了(有影片)
52 《無量壽經》會集本流通的因緣(有影片)
53 佛教要恢復教育(有影片)
54 佛法的興衰在我們個人(有影片)
55 宗教要回歸教育,不回歸教育就是末路(有影片)
56 護法的人要懂佛法、通佛法(有影片)
57 如何對他演說?(有影片)
58 能弘法利生是什麼人?(有影片)
59 會集是必要的、應該的!(有影片)
60 如何辦佛教大學?(有影片)
61 斯里蘭卡的宗教教育(有影片)
62 用什麼來護持正法(有影片)
63 我的路(出家)走對了!(有影片)
64 怎麼培訓弘法人才?(有影片)
65 培養人才是最大、最殊勝的布施(有影片)
66 幫助正法久住,不是蓋大廟,而是佛法的教學(有影片)
67 道場寺廟不必多,弘法利生得靠現代高科技(有影片)
68 弘法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方法(有影片)
69 真正為佛法而出家,真修!(有影片)
70 弘護是一體-2(有影片)
71 讓正法久住(有影片)
72 有幾種方法可以讓正法久住?(有影片)

>>>回前面總目錄


讓正法久住(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下載影片 Facebook

作諸功德,凡是有利於正法久住,這個事情要做。今天明顯的作諸功德,正法久住少不了兩樁事情,第一個是經典的流通,第二個是修學的榜樣,這個功德大。印光大師給我們做出出家的榜樣,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給我們做出在家的榜樣。有榜樣,人家有學習的地方,沒有榜樣很難。這些榜樣都往生過世了,我們現在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做新的榜樣,給現前這一代人做榜樣。這個很重要,這是真正的功德。

今天社會動亂,多變、動亂,人們承受的壓力是自古以來所未曾有的,甚至於連小孩都自殺,這是讓人無法想像到的。他為什麼自殺?認為什麼?活不如死。今天我們處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少數人的榜樣,影響力很薄弱,我們要大多數人來做榜樣,這就是辦學的重要。

辦學目的在哪裡?沒有別的,希望文化能延續,不要中斷;希望正法能久住,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我們遇到這個緣分,我們就全心全力來做這樁事情,無論什麼樣的困難,犧牲身命財產在所不惜,我們把這個事情做成功,這個事情利益天下後世。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都需要人承傳,我們要把承傳擺在第一位。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三二集)2013/9/10 檔名:02-040-0432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